卷中总结&每周聊人设…(1 / 2)

(本章免费)

(前半部分聊人设,后半部分卷中总结)

又到了喜闻乐见的每周聊人设。

为了尽快把【吉原炎上】这部分剧情突突完,我比平时稍微爆肝了一下。

这次的聊人设,聊聊反派。

……

灵童已死,降神会破灭,已经可以盖棺定论。

灵童。

一个偏激的无阶斗士。

一个纯粹的复仇者。

一个无论如何挣扎,都只是在牢笼中的可怜人。

这算是我塑造的最复杂,但描写的却相对简单的角色,留白了很多。

灵童并不傻,但她也不像和氏那么精於算计,考虑利己,她的身上有一种无产的纯粹性,为了理想和信念献身的精神(虽然这里面掺杂了一定的复仇情绪)。

如果灵童是一个过於算计自身得失的人,像一个利益至上的资本家,我反而觉得这个角色失去了原本立意的味道,她的定位更像一个扑向时代火焰的飞蛾。

灵童的存在意义很单纯,她就是阶级矛盾的缩影。

人类社会三大矛盾。

种族矛盾,信仰矛盾,阶级矛盾。

老生常谈,也不是第一天存在,这三个里面岁数最小的也有好几百年了。

为什么每个国家都有朝代的更迭。

无外乎因为这三个问题。

它们会随着朝代的稳定,资本向上流通,阶层逐渐固化,而越发严重,最终在一部分人过的不好时,就会爆发。

它就像一种循环,不可能永久解决,只能尽可能的减缓其爆发速度。

老实说当我开始写这卷,写下“无阶斗士”灵童的时候,也没想到没过几个月,太平洋彼岸的某国会爆发这种魔幻现实主义,直到这卷结束回看过去这半年发生的事,感觉还是挺唏嘘的。

降神会算是这样群体的一个缩影。

灵童,生於江户时代的一个底层家庭,在等级分明的江户,武士阶层权利至高无上。

舍切御免,让一个武士轻易夺走了她父亲的性命,让一个曾经为江户救火的人,无辜的死在了享受底层人民为其筑起权利的武士阶层手里。

所以,灵童对於阶级十分的憎恨。

人民为其筑起高位,其食人民肉,喝人民血,吸人民髓,埋屍无处。

尤其是,当灵童被和氏“复活”在现代之后,遇到了轮入道。

轮入道和灵童的背景故事很相似,只不过一个是在江户,一个是在昭和。

她本以为封建王朝结束了,统治阶级没有了,人不会再因为阶级问题而遭受迫害。

然而,事实上,并没有。

统治阶层被推翻了,但资产阶级上位了,野蛮的行径披上了文明的外衣,粉饰以和平,一切却不过是循环。

而且更可怕的是,灵童发现,这个时代的人,已经被洗脑的习以为常,不知道什么是反抗了。

每个人一出生就被塞上了奶嘴。

灵童对此感到愤怒,同时也有我在书里没去详细写出来的一点,她感受到了“恐惧”。

封建社会统治阶层依靠的是武力,它不稳定,因为推翻它只要集结同等水平的武力,这不算难。

而如今的工业社会,依靠的是生产资料,是资本,是财阀,推翻它需要的条件变得复杂,越来越多的人学会了妥协。

起义,温和化成了游行,即使遭受压迫想要抗议的人,也在遵循着它们制定的名为法律的规则。

这部分内容很大程度参考了卢梭的《社会契约论》里面的内容。

灵童对此感到了恐惧,所以她迫切的想要烧毁现在的一切,她觉得已经无法挽回,只能从废墟中重新想办法。

和氏利用的,也正是这一点。

灵童也不会知道,即使她烧毁了现在的东京,建立的新秩序还是会遵循这样的循环,或许她知道,但她出於恐惧和复仇仍然选择把一切化为废墟。

一个曾在拯救江户的消火队员的女儿,在失望和恐惧中,选择了把江户付诸一炬。

她是一个可悲的人,时代博弈中的一颗棋子,就算成功了,瓜分胜利果实的,也不可能是她期待的阶级。

这个世界有多魔幻现实主义我们今年也见过了,老工业资本被新兴科技资本逼的选择掀桌子,为了选票不惜煽动罪恶的战争情绪,以重启铁幕,破坏来之不易的和平,去胁迫自己的公民。

利益集团为自己谋利,国家基石的公民却只是一张张选票。

江户,是武士的城。

这句话不只是表面上的意思。

……

轮入道的存在,其实就预示了,即使灵童成功,最终也只是会更换一个统治阶层而已。

即使幕府被推翻了,君主立宪,内阁总理制,拆分财阀……也并没有什么改变,不过是工业资本取代了幕府成为国家的主人,不然也就不会矛盾激化到后来的学生运动和重信房子。

轮入道童年故事的背景是《广场协议》之后,美国针对日渐膨胀无法抑制的日本制造业的一次商业打击,紧逼汇率政策,打击日本产品出口,因为日本人的货太便宜了,美国的高价产品没有竞争力(这操作是不是很熟悉,笑~)那时候美国满街跑的都是日本车。

人形町那一章的时候,我描写了一个小细节,你们可能当个梗看过去了,就是苏启翻谤法师的道具,写着某国制造那一块……其实是一个小隐喻。

暗示日本进口贸易被打击后,小商品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减弱,被我们取而代之。

《广场协议》后的日本经济中心转向了金融和地产,也就是进入了泡沫形成的阶段。

那时候的工厂主手里有钱,外汇政策虽然打击制造业,但同时也令日元升值变现,让他们大赚一笔,同时政府降息支持银行贷款,本意是鼓励制造业降低成本,压缩价格竞争出口市场。

但结果却是这笔钱并没有投於制造业,而是拿去吹金融泡沫和制造地产繁荣了。